线路二请点此进入_精品伊甸乐园2023人口直达_点此转入

工作动态

—— NEWS

2024年11-12月行业速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3 字号:【

打印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速报

2024年第6期(总第40期)

一、 政策速递

 国家

1. 新华社:《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论述摘编》分8个专题,共计286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贺信、指示等15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坚持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习近平同志围绕自然资源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11/t20241111_2873990.html

 

2. 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11月6日,在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以下简称《公报》),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公报》共4.7万余字,主要包括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绿色地球中国贡献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生态治理发展历程,发布了陆海一体的自然生态基本国情,展现了生态保护修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效,彰显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公报》的发布,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凝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力量,增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共识。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11/t20241106_2873617.html

3. 新矿产资源法的十大亮点

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新矿产资源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矿产资源法自198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大修,对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十大亮点值得关注:(1)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2)全面推进竞争性方式出让矿业权;(3)将物权登记与勘查开采许可相分离;(4)实行探矿采矿直通车制度;(5)特别注重对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6)对矿业用地作出专门规定;(7)建立矿区生态修复制度;(8)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9)明确矿产资源督察的法律地位;(10)完善矿产资源压覆管理。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11/t20241109_2873921.html

 

4.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成功发射

11月14日6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海洋盐度探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是我国首颗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填补了我国在星载海洋盐度探测技术方面的空白,完善了海洋卫星观测体系,可满足海洋、农业农村、减灾、气象等多行业用户对全球海洋盐度数据应用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采用新型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测量体制,两个主要有效载荷综合孔径辐射计和主被动探测仪联合工作,全天候全天时同步获取对海洋盐度变化较为敏感的L波段辐射亮温、海面温度和粗糙度信息,反演获得全球高精度海洋盐度参数,同时也可获取陆表土壤湿度信息。该卫星将同前期组网运行的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构建一体化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体系,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11/t20241115_2874521.html

 北京市

5. 首个自然资源“户口本”颁出 全市自然资源地籍调查将全覆盖

12月30日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房山龙山地方级森林公园已完成确权登记,成为本市首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目前本市已完成414个重点和跨区登记单元的地籍调查工作,后续将逐步实现全市自然资源地籍调查全覆盖。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指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无居民海岛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确权登记处处长王宏娟解释,进行确权登记就像是为自然资源“上户口”,“户口本”里明确了自然资源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等自然状况信息,以及所有权主体、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等权属状况信息等,为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产权依据。本市自2022年3月起,按照“先试点、再市级推进、到区级全面铺开”的思路,推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清晰界定国土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利范围。目前,全市共开展了414个重点和跨区登记单元,包括71条河流、6个水库、16个自然保护地、18个国有林场、303个探明储量固体矿产矿区的地籍调查工作。依托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本市还同步开展了国有林场的地籍调查和林权证换证工作。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表示,将按照“成熟一批、登簿一批”的原则,持续推进确权登记,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2025年,本市将全面部署非重点区域的自然资源调查任务,逐步实现全市自然资源地籍调查全覆盖。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12/t20241231_3977347.html

 

6. 全市能源消费5年降碳600余万吨 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实现双下降

12月20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2019年至2023年,本市能源领域实现降碳600余万吨,交通领域累计降碳300余万吨。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2023年9月,《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出台,紧盯碳污源头,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协同治理。与此同时,北京市构建多环节、全方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体系,试行将碳排放核算评价纳入环评,累计推动90余个建设项目开展碳污核算;创新制定《北京市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指南(试行)》,依据碳污排放情况、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经营等内容,开展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评级结果给予支持。2024年6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发布《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低碳出行》,这是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领域减排量核算技术文件,鼓励全社会自愿主动参与减污降碳行动。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本市带来环境、气候、经济三本账收益。数据显示,十余年来,PM2.5年均浓度下降超60%,二氧化氮、PM1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下降超50%、40%、80%。在GDP增长110%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近5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超50%,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12/t20241221_3970664.html

7. 亦庄经验助力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出台

近日,北京市发布5项智能网联汽车北京市标准(以下简称“系列标准”),在此次系列标准编制过程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相关经验成为了关键的参考依据。此次系列标准经市市场监管局批准,其中4项标准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1项标准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公告显示,发布的标准分别是《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第1部分:建设指南》《车路云一体化信息交互技术要求第1部分:路侧设施与云控平台》《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第2部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服务技术指南》《车路云一体化信息交互技术要求第2部分:应用平台与云控平台》以及《多杆合一建设与管理规范》。

截至目前,示范区基于在北京亦庄的实践经验,已构建国内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标准体系,形成标准成果70项,协同上海、天津、苏州等多地开展标准共建互认,入选自动驾驶领域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与国家计量数据基地。目前,经过1.0、2.0、3.0三个阶段迭代,已实现北京600平方公里路侧智能化设施覆盖。下一个阶段,示范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围绕北京四环到六环之间,有近3000平方公里正在进行规划。伴随着本次系列地标编制与发布,将为示范区4.0阶段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建设部署与全市统一云控平台服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12/t20241213_3965078.html

二、 行业动态

 行业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8. 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十大亮点

1、中央首次召开社会工作会议,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二联合党委正式成立。

11月5日至6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中央首次召开社会工作会议。在中央社会工作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的领导下,2024年7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所在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二联合党委正式成立。

2、李德仁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我国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院士获得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这也是全国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产业界的殊荣,是对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产业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是国家对该领域科技创新的充分肯定。

3、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8月28日至29日,主题为“聚焦新质生产力 激发产业新活力”的2024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8111亿元,增速达4.2%。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约22.3万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7.3万人,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壮大。

4、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促进各领域三维应用广泛深入。

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2024年,全国共获取735万平方千米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66个城市开展了实景三维城市建设。8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了60个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名单。基于实景三维建设成果,数字孪生水利、数字孪生交通、数字孪生景区等多个领域建设正大力推进。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发布,提出“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5、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7月,2024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公布,“全球对地观测大数据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项成果获特等奖,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成果中得到体现。2024年地理信息企业发布的GIS基础平台、三维数据生产平台、遥感服务平台、智能化测绘和定位装备等大量软硬件新产品中,AI、大模型相关功能大幅增强。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合,强力推动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升级。

6、北斗三号工程正式收官,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规划发布。

9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第59颗、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工程正式收官。11月28日,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发布。我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7、卫星遥感迅猛发展推动商业航天迈入发展快车道。

2月3日,“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业务首发星成功发射,成为“通导遥”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系统的重要实践。11月至12月,航天宏图8颗卫星、中国四维2颗卫星和中科卫星的我国首颗超低轨SAR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商业雷达卫星数量再创新高。11月11日,长光卫星2颗卫星成功发射,至此“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在轨卫星达117颗。2024年,我国成功发射数十颗遥感卫星,推动商业航天迈入发展快车道。

8、“专精特新”成为地理信息企业创新发展重要路径。

202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发布,全国各行业共3012家企业成功入选。其中,北京飞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地理信息企业入选。“专精特新”成为地理信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地理信息企业在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约2%。

9、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带来新机遇。

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引导下,我国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低空经济与地理信息融合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地理信息企业推出多种低空经济相关产品服务,如低空三维AI智算平台、低空飞行服务管控系统、基于地理智能引擎的低空智能服务系统、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空间数据运营服务等,为低空经济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在空域规划、飞行监控、精细化管理、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考试培训体系建设,已为低空经济培养了数万人才。

10、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成立30年。30年来,协会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为宗旨,以“服务会员、壮大产业”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努力激发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活力,大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1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印发《关于加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协作联动健全机制履职尽责健康发展的意见》。8月,辽宁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成立,除部分省份外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与各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谱写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bAmFxytv7_UT2GwIZKW6A

 

9. 数字孪生城市安全底座建设概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各项决策部署,衔接应急管理部《智慧应急十四五规划》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以智慧应急为牵引,以健全本市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减少灾害事故损失、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本市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能力与水平,推动应急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模式创新,促进应急产业发展,为推进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协同化、智能化、社会化进程提供科技与信息化支撑保障。

通过智慧应急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监测预警动态精准、监管执法智能高效、指挥决策智慧科学、数据救援初见成效、社会动员保障有力、安全防护可控可靠、应急产业初具规模,有力促进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构建与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zTRTEy06Y8shOOkVwbaQw

中国测绘学会

10. 实景三维典型案例:实景三维赋能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智管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地下管线燃爆等安全事故频发,城市地下空间“一图治理”刻不容缓。海宁市在完成全域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控”试点,以全市域建筑白膜和城区范围内实景三维数据为基底,融合基于普查成果构建的近3700公里地下管线三维模型数据,联通物联感知和重要经济社会信息,全面赋能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智管应用。

其特色亮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以确保地理空间数据安全为前提,在内网部署运行空间数据资产管家产品,集成地下空间基础设施普查成果、地下管线三维模型、地上实景三维数据等数据,为应用提供全面、坚实的二三维一体化时空数据底座;二是以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为重点,基于政务外网搭建二三维一体化地下管线数字孪生平台,集成海宁市范围的多种风格的基础底图、建筑白膜和各种专题信息,接入燃气、供水、排水、内涝、视频等物联感知设备,研发智能感知预警算法模型,以二三维地上地下一体化方式提供规划、现状和实时数据的浏览查看和分析功能,政府监管部门可一图感知地下管网和城市运行状态;三是以提高风险隐患预警预测水平为核心,在内网环境赋能三维时空模拟与仿真;四是以服务涉路涉绿项目安全施工为根本,通过运行在互联网的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系统,支撑计划统筹、项目登记、建设监管、修复核实、执法监管、运维管理等业务闭环管理。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jBhc8picfgH2Zlmf6j_fQ

11. 王家耀科研团队:时空大数据及其应用

首先从哲学时空观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时空观作战指挥和军事行动的时空观非线性复杂地理世界科学表达的时空观大数据本质的时空观5个方面分析了时空大数据的理论依据,论述了时空大数据的内涵、构成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时空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内涵和功能,着重从内涵、功能、关键技术、采用标准、技术架构、服务共享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了现行基于网络服务空间信息共享与空间数据互操作、基于网格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和基于云计算的地理信息服务3种服务模式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网格集成”与“弹性云”相结合的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体制、关键技术及“共用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概念模型,讨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数字中国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及国家一体化算力网工程中的作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U6OIkGLF3hwwSiyNY6dBg

 

12. 武汉大学先进载荷与卫星研发基地正式揭牌

12月25日,武汉大学先进载荷与卫星研发基地落成仪式隆重举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刘经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龚健雅教授,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教授,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耀林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张永生教授等专家学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代表出席仪式。

据悉,武汉大学先进载荷与卫星研发基地于2022年启动建设,依托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得到了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和武汉高科的大力支持,该基地立足于发展空间载荷研制与卫星设计制造能力,致力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超高精度超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平台,提供最好的载荷研制硬件条件。基地的落成将促进先进载荷全链路加工制造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研发;构建面向卫星和先进载荷的创新技术平台,势必推动高校更多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服务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sgsCKCe_14jrcmBr3IB-g

上海市测绘院

13. 把握量子城市时空创新机遇,上海市测绘院成立数字城市时空研究分院

在上海量子城市时空体系建设迈入崭新阶段的重要时刻,12月16日,上海市测绘院召开数字城市时空研究分院(以下简称“数城分院”)成立暨实景三维数据产品发布会,标志着上海市测绘院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征途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数城分院将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需求,充分发挥上海市测绘院转型升级排头兵、先行者担当,积极开展量子城市时空基底研究建设,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字时空中的应用潜力,全面支撑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建设和市规划资源管理业务转型发展,助力上海建设面向未来、令人向往、让人民倍感幸福的数字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t6TfKvxfen9Q-mf1cSW2g

广州市规划院

14. “智慧城管数智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院士专家成果评价

近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组织召开“智慧城管数智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会议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增宁主持,白云区城管局、广州市规划院总工程师办公室、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以及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海康威视、丰图等完成单位代表30余人参会。

“智慧城管数智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由白云区城管局统筹,院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与华为等多领域的头部企业共同参与建设。项目围绕“智慧城管”建设需求,系统研究了城管数智化关键技术,提出了智慧城管“1+4+N”治理模式,自主研发“1”个智慧城管综合平台,重点打造“4”条实施新路径,实现十五大类城市管理场景全覆盖,推动城管工作数智化转型,赋能社会治理整体转变。

经质询和讨论,评价委员会专家给予本项目高度认可,一致认为本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无人机材质级的多尺度小目标变化检测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L9uLZan-StGcjTxDgPYlg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15. 天津测绘院获CMMI3级认证证书

近日,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通过了全球软件领域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3级认证的评估、审核,并正式获得CMMI3级证书,标志着天津测绘院在软件技术开发、研发管理、项目管理等多方面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是公司在软件研发管理方面的里程碑。

CMMI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软件产品质量管理及保证标准,被普遍视为软件产品的“国际化通行证”。天津测绘院自今年8月启动评估认证工作以来,积极组织内部团队,按照CMMI模型规范和要求梳理优化并持续改进软件开发类项目过程,经过长达3个月的准备工作以及严苛的访谈评审,最终通过评估、审核并获得认证证书。该证书的取得,代表着天津测绘院在软件研发能力、规范化管理能力、组织过程能力、解决方案交付能力等方面均达到相应水准,能够为用户提供成熟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和高质量服务。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toFKReec8DgZv71M1vGbg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6. 成功揭牌!青岛实景三维数据创新应用再谱新篇——充分释放实景三维公共数据要素潜能,服务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圆满落幕。此次大会公布了2024年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评选结果,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制作的《青岛市地图——全景地质交互系列》和《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图集》作品分别荣获裴秀奖金奖和铜奖。

《青岛市地图——全景地质交互系列》在青岛市地图的基础上,融合叠加地势、地质等专题数据,通过三维立体模型的构建与混合现实全息眼镜结合,以及环胶州湾区域地上地下一体化实体沙盘建设,将抽象的地质信息形象化、实物化呈现于读者眼前,以全新的视角讲述地质工程故事,展示地学科技成果,呈现地质科普内容。作品突破传统地图表达方式,以二维数据为基础,实现全景三维地图叠加可穿戴设备、时空沙盘展示的沉浸式多媒体表达方式,既能满足专业人士对地图使用的准确度需求,又能作为政务工作用图使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决策,同时也是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科普素材,作为创新性的科普资源能够更好的惠及社会公众。

《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图集》与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联合编制出版,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国土空间为轴线展开,运用多元技术手段、形象多变的地图语言以及独具匠心的特色风格,通过人文与自然融合、过去与现在对比、图斑与高程结合等表达手法,全方位、多尺度地反映了山东省三调成果,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及支撑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该图集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各类调查成果的可视化表达方式,是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规划管理、经济建设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料,为社会公众了解山东、认识山东、感受山东提供了新的渠道。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xa0l0NYce2l04ohhv3umg

 相关行业

17. 非法测绘事件通报后,高精地图合规“北京方案”出炉

近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简称:示范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市正在推动《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立法工作,力争明年实施。据北京日报,示范区在“图端”建设高精动态地图平台,实现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高精地图全覆盖,打造高精地图全流程合规应用的北京方案。在国安部通报非法测绘事件后,高精地图安全合规再受关注。“北京方案”或为国内其他试点地区提供借鉴。

今年9月,北京经济开发区官网发布“示范区高精度地图应用全流程合规服务中标公告”,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京车网)中标,中标金额为473.40万元。公告显示,该项目要求为,基于示范区车路先验环境提供咨询:一是开展行业调研与研究,为示范区高精度地图建设、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基于示范区沙盒测试环境,为企业高精度地图相关技术验证及应用测试提供咨询服务与技术支持服务;三是提供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众源更新到在线审核全流程应用测试服务。

据泰伯智库《自动驾驶与众源地图技术路线(政策)研究报告(2024)》,众源采集和实时地图技术已经成为“后高精地图时代”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对数据合规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厂商和测绘图商面临的关键挑战。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xwdUGVbVQLyZWBo9gNMbg

 

18. 国家航天局:研究放宽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限制,强化商业航天项目核准

泰伯网讯,11月11日消息,在今日举办的珠海论坛商业航天发展论坛上,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提出了多项促进商业航天企业发展的建议。李国平表示,鼓励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平等参与国家工程项目。

李国平建议,推进商业航天共建共享。一是推动国家投资的大型设备设施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二是鼓励体制内企业支持商业航天企业供应链供给;三是放开国家卫星数据,盘活存量数据资源;四是建立权威统一、开放共享的标准体系。李国平表示,支持商业航天企业“走出去”,支持卫星出口、数据应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等。

李国平还透露,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6-2035)》。将在该规划中留出商业航天发展的空间,研究放宽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限制。可以优化行业准入,如加强科研生产活动许可,强化火箭、大型试验、试车台建设许可管理;研究载人商业飞行、空间物体再入的许可管理;优化卫星研制许可,取消重量500公斤以上卫星研制生产资质限制;优化发射许可流程,提高许可事项审批效率,加强实质性审查;强化商业航天项目核准,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区域布局。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SBzoms6oropJ6934sX0Dw

 
附件: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85887

传真:(010)63963144

E-MAIL:bcbgs@bism.cn

版权所有: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京ICP备13034775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35

工作日8:00-11:30、13:00-17:00

南召县| 普定县| 阿鲁科尔沁旗| 米脂县| 宜章县| 临沧市| 拜城县| 长乐市| 江达县| 德钦县|